该学院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有色金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div> 属资源勘探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该院设有6个本科专业(方向):地质工程(含地质资源与勘察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和生物医学工程。每年招收本科生约450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多人。200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5%,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
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 感、资源环境遥感、光电子测绘仪器与信息获取、安全信息工程、生物信息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资源环境遥感、光电子测绘仪器与信息获取、生物信息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信息物理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空间地理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一级学科博士点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  | 
二级学科博士点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资源环境遥感、光电子测绘仪器与信息获取、安全信息工程、生物信息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 
硕士点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资源环境遥感、光电子测绘仪器与信息获取、生物信息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 
博士后流动站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  | 
该院建有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实验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信息物理工程中心、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重点实验室。
截止2011年,学院教职工188人,其中教授45,副教授52人,包括中陈国达先生塑像
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学校“升华及育英学者”3人。学院拥有湖南省创新研究团队1个。学院具体教师名单如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何继善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国达(已故) | 
千人计划学者:  | 钮凤林  | 赵崇斌  | |||||
教授  | ||||||||||
戴前伟  | 戴塔根  | 邓敏  | 邓振生  | 高光明  | 郭建华  | 周竹生  | 杨敏华  | 尹小波  | 徐力生  | 曾永年  | 
洪金益  | 孔华  | 赖健清  | 李建中  | 李志伟  | 刘继顺  | 邹峥嵘  | 向南平  | 熊章强  | 熊平  | 张可能  | 
刘亮明  | 刘庆元  | 刘兴权  | 刘正春  | 柳建新  | 隆威  | 朱建军  | 席振铢  | 奚小双  | 朱自强  | 张绍和  | 
鲁安怀  | 鲁光银  | 毛先成  | 彭建堂  | 彭振斌  | 邵拥军  | 周晓光  | 吴湘滨  | 吴堑虹  | 汤井田  | 张术根  | 
副教授  | ||||||||||
蔡昌盛  | 陈儒军  | 陈一平  | 陈运平  | 崔益安  | 戴培山  | 杨 斌  | 左文贵  | 左廷英  | 周共和  | 张山山  | 
戴世坤  | 戴水财  | 戴吾蛟  | 邓吉秋  | 范冲  | 冯德山  | 邹海洋  | 喻 罡  | 殷晓红  | 杨俊德  | 张洪培  | 
谷湘平  | 郭 灿  | 胡 斌  | 胡焕校  | 黄德志  | 黄忠朝  | 邹艳红  | 严家斌  | 徐效文  | 赵于前  | 朱德兵  | 
金福喜  | 旷理雄  | 李群  | 彭文祥  | 彭先定  | 强建科  | 谢国柱  | 肖建平  | 瓮晶波  | 张文山  | 杨 牧  | 
邱 斌  | 谭国柱  | 唐 艳  | 汪长城  | 王爱公  | 王琪洁  | 邹 滨  | --------  | --------  | --------  | --------  | 
中级(含教学、科研中级及以下和教辅中级职称人员):  | ||||||||||
曹函  | 陈 进  | 陈杰  | 陈科平  | 成 功  | 邹高庆  | 成永生  | 赵 玲  | 张大洲  | 张云生  | 周文斌  | 
崔燕丽  | 邓才华  | 杜华坤  | 冯光财  | 龚安栋  | ------  | 龚玲兰  | 张彩华  | 周家香  | 张赛民  | 易辉伟  | 
郭荣文  | 何晋强  | 侯林慧  | 胡二中  | 黄智  | 张德贤  | 黄继先  | 熊石龙  | 肖嘉莹  | 张建东  | 魏和平  | 
黄勤灿  | 蒋奇云  | 匡翠林  | 匡立新  | 李 季  | 张宝一  | 李帝铨  | 谢维  | 肖晓  | 曾凡河  | 王盼成  | 
李光强  | 李凌云  | 李曙锋  | 刘辰生  | 刘春明  | 张赛民  | 刘海飞  | 张东亮  | 温 芳  | 王雄军  | 王 鹤  | 
刘建平  | 刘井鹏  | 龙永珍  | 罗德仁  | 马慧云  | 徐蒙  | 梅小明  | 易重海  | 万 方  | 童孝忠  | 佟铁钢  | 
彭宽  | 彭光雄  | 彭环云  | 孙平贺  | 孙 娅  | --------  | --------  | --------  | --------  | --------  | --------  | 
教辅人员  | ||||||||||
陈宜  | 陈文辉  | 陈小兰  | 刘 玮  | 卢建红  | 朱利湘  | 周建武  | 王庆国  | 王德琪  | 王昌健  | 孟岳云  | 
裴婧  | 史月明  | --------  | --------  | --------  | --------  | --------  | --------  | --------  | --------  | --------  | 
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  | ||||||||||
葛丽萍  | 胡 幽  | 孔勤根  | 匡华凌  | 杨 贝  | 赵 君  | 孙莉  | 盛玉华  | 蓝 燕  | 涂石桥  | 李 清  | 
李 沙  | 刘慧敏  | 龙小梁  | --------  | --------  | --------  | --------  | --------  | --------  | --------  | --------  | 
离退休人员  | ||||||||||
白宜诚  | 鲍光淑  | 蔡光顺  | 陈 玲  | 陈蓉美  | 周崇智  | 章罗生  | 张祖圻  | 朱余德  | 周 芳  | 陈世益  | 
陈惜华  | 陈月兰  | 陈正阳  | 陈志超  | 程方道  | 赵以起  | 张学庄  | 张友山  | 余行祯  | 杨海涛  | 仇勇海  | 
段嘉瑞  | 段琴楣  | 樊钟衡  | 高 森  | 郭立信  | 余惠祥  | 谢放兰  | 徐勉蓉  | 杨燕征  | 谢长湘  | 何凭宗  | 
贺念华  | 侯光汉  | 胡祥昭  | 胡应藻  | 黄 宪  | 曾祥熹  | 谢宗仁  | 周正秀  | 王增润  | 王幼明  | 黄国祥  | 
黄洁非  | 黄满湘  | 黄树华  | 靳淑媛  | 黎杏芳  | 张后苏  | 熊发元  | 许纪隆  | 张宗岭  | 吴智圣  | 李达焕  | 
李凤初  | 李光炽  | 李洪伟  | 李培峥  | 李佩兰  | 叶肇和  | 徐蔼君  | 肖光峻  | 徐祖宽  | 王卿铎  | 李荣刚  | 
李石锦  | 李远鄂  | 廖凤先  | 刘 萍  | 刘纯奇  | 杨楚雄  | 杨 健  | 吴福印  | 吴延之  | 王昆一  | 刘尚玉  | 
刘水源  | 卢巧媛  | 鲁 凡  | 罗时恒  | 罗伟斌  | 张宪润  | 文国璋  | 王家清  | 岳东生  | 肖庆承  | 罗贤昌  | 
莫友堃  | 牛之琏  | 彭恩生  | 浦慧如  | 任怀宗  | 游开蓉  | 王松林  | 杨检强  | 王开志  | 温佩琳  | 任荣恩  | 
阮道源  | 宋宏邦  | 苏瑞祥  | 孙坤媛  | 孙坤媛  | 汪健元  | 涂小慧  | 涂文著  | 田膏腴  | 汤能范  | --------  | 
该院创立了享有国际声望的“地洼学说”和“伪随机信号电法理论与方法”,产生了2位院士(陈国达: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大地构造与成矿预测、电磁勘探理论与装备、变形监测方法与仪器、复杂地层综合钻探技术和地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2005年至2011年,该院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50项,年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由该院领衔的“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和“精度优于±5″的自动陀螺定向与亚毫米级精度机器人位移监测技术”研究成果分别于2006、200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多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10多件,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200余篇。